close

在親子共聚的場合中聽到一段對話。媽媽激勵小孩考試的名次要進步、進步、再進步,這時,小孩不滿地回應:「媽媽妳只會要求我考第一名,那妳以前拿第幾名?妳都第一名嗎?」我聽了忍俊不住。回家說給兒子聽,兒子問:「妳是老師,而且很會教小孩,以前功課應該都名列前茅吧?」「嗯,但我研究所可是最後一名考上。」讀相關科系的兒子興致盎然地端詳我當年的成績單,說:「媽,妳不是最後一名,是倒數第二!」什麼?我自以為當了二十幾年的最後一名,這才發現其實不是,雖然只贏真正墊底的同學不到一分,母子倆還是為了這意外的「晉級」笑翻了。.inline-ad { position: relative; overflow: hidden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}

.inline-ad div { margin: auto; text-align: center; }

.inline-ad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width: auto !important; 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 {

padding: 50px 0 30px;

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before {

content: "推薦";

font-size:13px;

color:#999;

text-align:left;

border-top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top: 15px;

left: 0;

padding-top: 5px;

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after {

content: "";

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bottom: 15px;

left: 0;

}

.innity-apps-reset { padding: 0 0 30px !important;} 初任教職時,身心瀕臨崩潰邊緣。加上我要進修的科系與大學所學天差地遠,當時又無補習班為此科開課,考上的機會渺茫。即使如願進入該系就讀,成績卻望塵莫及。明白根基弱使不上力的無力,體驗到追不上别人的憂鬱,挫敗慢慢啃咬信心……原來這就是最後一名的苦澀滋味。這段「最後一名」的體驗,是我研究所時期最珍貴的禮物──它讓我有真正的同理心去陪伴與幫助成績不佳的學生。回到教職後,我開始將關愛的眼神放在成績位在後半段的孩子們。對於在意班級成績平均值的同事來說,這些課業表現不佳的學生是種困擾,但如果老師不理會,學生本身又較不擅長人際關係,很容易變成弱勢邊緣,而家長也可能因為滿江紅的成績單苛責他們。正因為自己品嘗過箇中滋味,又恰巧有能力可引導學生讀書的技巧,於是將心比心協助他們,期待能有脫困的契機。「教育的真諦是幫助一切人,引出尊貴的自我」,這是我想做到的。真的很想告訴只在意名次的父母,即使是最後一名,也是有其意義的。「最後一名」只是某個階段、某個事件表現得比較不理想而已。為人父母者,不該在此時提油救火怒斥孩子,而是該幫助他們走出幽谷,安撫情緒,找出功課不佳的癥結及解決方案。曾經身為最後一名,我一點也不覺得丟臉,反而與孩子分享這段經驗,親子對「最後一名」都有了新的視野。

9DF32FA636618A10
arrow
arrow

    y80mg40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